皇爷他老房子着火了 第33节(1 / 3)
&esp;&esp;太后笑:“好孩子,你跟着我们好好赏菊,这些事叫底下人去做就成,你来的巧,今年他们也算有心,种的菊花种类比往年多了不少,你正好瞧瞧。”
&esp;&esp;荷回弯起唇角,恭敬道:“是,只是侍奉太后是民女的福分,您就叫我尽了这份孝心吧。”
&esp;&esp;嫔妃们见她这样不慌不忙,眼睛里还带着笑意的模样,不免都有些惊讶。
&esp;&esp;才不过月余的功夫,怎么瞧着这沈姑娘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倒比往常机灵许多。
&esp;&esp;她本就生的不差,只是从前浑身总带着一股
&esp;&esp;乡气,畏畏缩缩的,如今不知怎么了,明明五官没变,不过月余没见,便出落得这样标志。
&esp;&esp;难不成之前当众被宁王拒婚那事,没叫她一蹶不振,一哭二闹三上吊,反而还叫她脱胎换骨了不成?
&esp;&esp;她们自认,若是换做自己遇见那事,可做不到这么快就这样镇定,好似没事儿人似的。
&esp;&esp;淑妃愣了片刻,很快回过神来,对太后道:“沈姑娘说的对,太后,您就当全了她的孝心。”
&esp;&esp;又有嫔妃恭维道:“太后好福气,找的人这样贴心,比我们这笨手笨脚的可强多了。”
&esp;&esp;太后接过荷回手上的茶盅呷了一口,笑道:“你们呀,可别夸她,要不然她可要志得意满了。”
&esp;&esp;拿帕子掖了掖唇角,将茶盅递给荷回:“不过有一点你们说的对,沈丫头确实贴心,这些时日,在我身边寸步不离地守着,晚上也不离开,窝在脚踏上就睡着了,就怕我夜里叫人,告诉她宫里有伺候的宫女太监,她偏不依,叫人头疼。”
&esp;&esp;“这是沈姑娘心疼太后,想叫太后快好起来呢。”
&esp;&esp;太后点头:“是呀,她这样用心,我这一把老骨头哪有不好起来的理?”
&esp;&esp;转身对荷回道:“好孩子,你这些日子也累了,到那边亭子里去歇歇。”
&esp;&esp;荷回道:“民女不累,太后还是叫民女跟着吧。”
&esp;&esp;见她如此坚持,太后也没再说什么,只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esp;&esp;一群人接着赏菊,半晌,庆嫔忽然道:“太后,听闻过年安王要回京来?”
&esp;&esp;安王是先帝的第二子,乃早亡的周太妃所出,从小养在太后膝下,同太后感情深厚。
&esp;&esp;“你消息倒灵通。”太后道:“狗大的年纪就到封地上去了,这么多年没见,着实怪想他的。”
&esp;&esp;安王年年上折子,想回京拜见她和皇帝,都因着祖训,皇帝没准,今年她五十大寿,说什么也要让他回来一趟见见,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话。
&esp;&esp;“安王孝敬,回来见一面是应该的,嗳?”庆嫔忽然想起一事来,“沈姑娘的家乡好像就在安王的封地上?”
&esp;&esp;荷回忽然被点到,点头:“回娘娘,正是。”
&esp;&esp;“这可不就巧了,弄了半天,都是一家人。”
&esp;&esp;众人轻笑。
&esp;&esp;庆嫔身后的一位选侍道:“说起安王,妾近日倒是听闻了一件趣事,可说来给太后解解闷。”
&esp;&esp;众人望向她。
&esp;&esp;那选侍道:“听闻安王手下的一名官员,不知怎么的,瞧上了自家儿子的未婚妻,用尽手段,将那未婚妻变成了自己的,将人娶进家里来。”
&esp;&esp;众人听罢,纷纷蹙了眉,“这不是乱/伦么?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esp;&esp;“正是呢,听闻此事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都编成曲儿了,安王知道了,奏请朝廷,即刻判了那官员流放岭南,这才平息了此事。”
&esp;&esp;“那姑娘呢?”
&esp;&esp;“被充入了教坊司,她入教坊司的当夜,便一根绳子吊在房梁上,死了。”
&esp;&esp;庆嫔道:“活该,要我说,她这时候才死,算便宜她了,这等公然同公公爬灰的人,就该在知道换了夫婿之后立即投井明志,省得叫家人为她蒙羞,安王还是心软,倒留她一条性命。”
&esp;&esp;众人应和。
&esp;&esp;太后很明显对这故事没什么兴趣,“好了,这种不忠不孝,违背伦常的事有什么好说的,还是看花吧。”
&esp;&esp;转头瞧见荷回脸色有些苍白,问:“沈丫头,你怎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