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2 / 2)

加入书签

黎筝怕就怕在这一点被有心人利用,煽动不理解此举的百姓成群结队的反对。

&esp;&esp;嬴政也明白这一点, 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言之有理,等会儿寡人传命叫人照做!”

&esp;&esp;现在是只有君臣两人在场的密谈,传命还得再等上片刻。

&esp;&esp;黎筝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心道,该上正戏了。

&esp;&esp;收缴贵族粮食,换成粮票和别的物资,就是削藩。

&esp;&esp;而削藩的好处数不胜数,只要成功,那些手头没有半点食物,养不起私兵的贵族们便成了没有尖牙利爪的纸老虎,想造反,要跟君王唱反调,都没有半点底气,只能乖乖的向始皇大大嬴政低头。

&esp;&esp;如此一来,秦国境内太平安定,等到把六国全都攻打下来,也方便照葫芦画瓢的再度实施。

&esp;&esp;黎筝几乎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

&esp;&esp;国家推出新政策了,诸位大人反正一个人也吃不掉那么多粮食,不如跟朝廷换别的等价或者价值更高的东西。

&esp;&esp;而且国家这边也能帮您把粮食分发给民众,让大家都有粮可吃。

&esp;&esp;什么?不肯上缴粮食?

&esp;&esp;我们又不是要抢,只是为了供养百姓,让民众填饱肚子,并且已经按照您的官位等级,给予您高于民众数倍的粮票,如果只是正常养些仆从用人,也是完全足够了。

&esp;&esp;都讲成这样了,居然还不把粮食交出来,大人该不会是想养私兵,想要造反吧?

&esp;&esp;就如同那个削藩最为经典的戏码——逼反!

&esp;&esp;死活不肯交粮的贵族们都是有反叛概率的逆臣,嬴政完全可以以违抗君令的理由出兵,在他们于暗中积攒到足够谋反的势力前,一举拿下。

&esp;&esp;手指点了点膝盖,黎筝觉得到时候的真实情况,应该是小贵族们不敢反抗的上缴粮食,大贵族想要延续下来的只好乖乖上缴,有私心的就直接打杀。

&esp;&esp;等到打完六国,再将六国内剩余的贵族世家们打上五六年,等到扶苏上位之时,还哪儿来有什么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刘邦的十万人马,早就被消灭于无形之中了。

&esp;&esp;那时的贵族手里没兵,百姓们拿到粮食一心向着大秦,项羽等十六路诸侯是准备拿头造反吗?

&esp;&esp;黎筝越想思路越清晰,觉得不论如何这贵族手里的粮食都该动。

&esp;&esp;于是便条理清晰,逻辑通顺的跟始皇大大如此这般的解释了一通。

&esp;&esp;听完这一系列的计划,嬴政面上的漫不经心一扫而空,他呼吸粗重,双眼瞪大,目光牢牢地盯在黎筝身上。

&esp;&esp;担心君王会因为袭承祖制的关系,拒绝收缴贵族手中的粮食,黎筝立时俯首道:“陛下,秦国是否要大刀阔斧的去施行这样的政策,黎曾有深思熟虑的思考过。”

&esp;&esp;“若是主弱臣强,江山破碎,此计策就万万不可施行,恐怕会引发臣子的不满和兵变,导致江山易主。”

&esp;&esp;“但若是掌控国家的人,是像您这样圣明又强大的君王,身周的臣子对您来说都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国家处于君强臣弱的情况,那么此计就该大力推行。”

&esp;&esp;“过往给出的权利全部收缴回来,手中没有粮食和军队,您的臣子会像羔羊一样温顺,生不出任何谋反的野心。”

&esp;&esp;嬴政死死地抿着唇,仍旧是一言不发。

&esp;&esp;室内静得可怕,除了摇曳的烛火时而发出“噼啪”的声响外,只有两人交替起伏的呼吸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