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2 / 3)
esp;&esp;周赧王许诺道:
&esp;&esp;“待事成,便将从秦国抢来的战利品作为借债的偿还。”
&esp;&esp;结果到了商议好攻秦的正日子……
&esp;&esp;周赧王左看看右看看,没看到四国里任何一国派兵前来。
&esp;&esp;周赧王:?
&esp;&esp;周赧王忍不住询问西周公:
&esp;&esp;“莫非是吾记错了日子?还是吾记错了集合的地点?”
&esp;&esp;别人都没来,就他傻了吧唧地任命西周公做了大将,正儿八经准备打仗。
&esp;&esp;西周公也很懵:
&esp;&esp;“这……不如派人去询问韩王?”
&esp;&esp;韩王也没来。
&esp;&esp;韩王发现赵魏都不参加,楚国也说不参加之后,就蔫了。光他一国顶什么用?加上周天子也不够秦国打的。
&esp;&esp;所以韩王干脆假装没有合纵这回事,至于周天子怎么收场,他不管的。
&esp;&esp;天子的使者前来新郑质问情况,韩王就称病不见。反正周天子那巴掌大点地方,比韩国还小得多,军队战斗力更是不堪一击,得罪了周天子他一点都不怕。
&esp;&esp;周赧王:可恶!吾被骗了!
&esp;&esp;周赧王得到消息之后,只能灰溜溜地带兵回到西周公国。
&esp;&esp;公子政听着扶苏讲述这些事情,不由迷惑起来。
&esp;&esp;这个周天子也太好骗了吧?
&esp;&esp;公子政问道:
&esp;&esp;“那他拿什么还债呢?”
&esp;&esp;扶苏微笑:
&esp;&esp;“还不起,所以只能赖账不还了。”
&esp;&esp;周赧王躲到了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西周富户将之称为“逃债台”,后来有个典故就叫“债台高筑”。
&esp;&esp;周赧王已经年近八十了,说起来也是辛酸。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屡屡遭遇惨事,这个天子当得着实窝囊。
&esp;&esp;不过他的痛苦很快就会结束了。
&esp;&esp;毕竟他也差不多快死了。
&esp;&esp;孝文王听闻四国合纵失败的事情,并没有因为军队不曾拉起来就觉得高兴。区区韩王和周赧王居然敢带头针对大秦,真是给他们脸了。
&esp;&esp;孝文王询问群臣:
&esp;&esp;“近日这事,诸位怎么看?”
&esp;&esp;诸位早就习惯了昭襄王在位时的一言不合就开干,换昭襄王遇到这种情况,立刻就打上门去了,还和你废什么话。
&esp;&esp;所以群臣都武德充沛地表示:
&esp;&esp;“周天子与韩王实在不识好歹,还请大王发兵警告一番。”
&esp;&esp;扶苏则直接说道:
&esp;&esp;“周天子胆小,如今又欠债还不上,心中惴惴。若此时发兵攻周,天子恐会直接投降。”
&esp;&esp;孝文王闻言心中一动:
&esp;&esp;“周天子治下只剩一座王宫,封地也几近于无。他投不投降倒没什么,反而是西周公,治下还有些封邑。”
&esp;&esp;这次西周公也参与了讨伐大秦的活动,而西周公国拥有三十六邑、三万人口,蚊子再小也是肉呢。
&esp;&esp;孝文王很快拿定主意:
&esp;&esp;“打!”
&esp;&esp;于是派遣赵摎出马,务必攻下西周公国,俘获周赧王和西周公。
&esp;&esp;没多久,畏惧于秦军威势的二人就主动投降了。大秦果然接手了他们的封地,并轻而易举地从王宫中收取了九鼎和众多珍宝。
&esp;&esp;孝文王原还考虑是否要扶持一个新的周天子上位,被扶苏劝住了。现在再立天子也没那个必要,反而是立了之后容易被六国当筏子。
&esp;&esp;——韩王这次就是忽悠周赧王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起兵的。
&esp;&esp;虽然不立天子也会被各国找到借口针对,但他们顶多拿这事出来指责秦国一回。下回还想说这个,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esp;&esp;可如果有个天子一直杵在那儿,六国就可以一直试图忽悠对方出头。
&esp;&esp;扶苏还和阿父说:
&esp;&esp;“昭襄王早点死确实是个好事。”
&esp;&es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