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2 / 3)

加入书签

&esp;&esp;“益州牧刘璋不曾冒犯朝廷,直接发兵攻打他是否不妥?”

&esp;&esp;扶苏便笑了:

&esp;&esp;“陛下贵为天子,要裁撤官员的职务不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刘璋若不肯乖乖交还益州牧的官印,便是他有不臣之心,自然可以随意征讨。”

&esp;&esp;刘协感觉哪里不太对:

&esp;&esp;“一州州牧,可以随意裁撤吗?”

&esp;&esp;扶苏反问:

&esp;&esp;“为何不可?帝王想要任命官员,难道还得看人脸色行事?”

&esp;&esp;刘协略有些惶恐,因为他以前的十几年都在过看人脸色行事的日子。突然告诉他你可以嚣张任性,他做不了这个。

&esp;&esp;扶苏循循善诱:

&esp;&esp;“先帝在世时那些如日中天的世家,也是说杀就杀了。陛下如今贵为帝王,又手握实权,不可再唯唯诺诺,叫人看不起您。”

&esp;&esp;别看刘协他爹汉灵帝是个出了名的昏聩君主,可人家当皇帝确实当得舒坦。

&esp;&esp;世家在灵帝跟前和小鸡崽似的,几乎没什么自保之力。许多家族为了避祸都跑去和宦官结亲了,还有认宦官当干爹的。

&esp;&esp;这种时候名节值几个钱?

&esp;&esp;命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扶苏教导刘协硬气起来,倒不是刻意把他往暴君上养。而是希望刘协能发挥点身为皇帝的作用,将仇恨值拉到自己身上。

&esp;&esp;直隶这边征讨益州,如果有皇帝出面驳斥刘璋的话,那就是老刘家内部矛盾了。刘焉的部下要记恨也是记恨皇帝,和他们秦氏集团没关系。

&esp;&esp;本来他们也是在帮大汉巩固统治,没道理锅让臣子来背对吧?

&esp;&esp;扶苏于是极力劝说刘协行驶一下他身为皇帝的权利,不要当惯了傀儡就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傀儡了。

&esp;&esp;始皇费心让刘协成为实权皇帝,那刘协就得做点实事。

&esp;&esp;刘协最终还是被扶苏劝动了:

&esp;&esp;“那朕便修书一封,令刘璋卸任州牧之位?”

&esp;&esp;扶苏指点他:

&esp;&esp;“陛下可以先告知刘璋,不可再以州牧身份行事。朝廷已经裁撤了州牧,只留刺史之职,他自然该是益州刺史。”

&esp;&esp;“接着提点他,之前是因为各地乱着,才有先主过世后迎其子上位的习惯。如今朝廷已经重新建立,自然得走正规流程。”

&esp;&esp;官位世袭都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大汉建国四百年,就没听说过太守刺史这类高官还在家族中传承的。

&esp;&esp;前一个刺史死了,当然是等皇帝下令重新任命一个。你益州倒好,把这个当自家皇位一代代往下传呢?真是岂有此理。

&esp;&esp;刘协一听有道理啊。

&esp;&esp;他于是生气起来:

&esp;&esp;“多亏爱卿提醒朕!确实,益州乃我大汉国土,又不是诸侯王的封国,他刘焉父子委实太过分了!”

&esp;&esp;没过几日,小皇帝的手书送到了刘璋案前。

&esp;&esp;虽说益州被封闭了道路,但那是阻拦其他人进出的。消息自然能继续往里头递,不然对外界一无所知的话,只会陷入被动。

&esp;&esp;刘璋看完手信气得怒发冲冠。

&esp;&esp;这个小皇帝真是给他点面子他就蹬鼻子上脸,撤了州牧不说,还言语暗示他这个刺史顶多只能再当两三年。

&esp;&esp;小皇帝话里话外都是过几年等益州的乱象平定了,朝中肯定要重新任命一个刺史过来。到时候刘璋需要回洛阳去,皇帝会给他安排个新的职位。

&esp;&esp;哪怕皇帝许诺再多的高官厚禄,刘璋也不乐意。当什么官也不如在益州做土皇帝,刘璋又不是个傻子。

&esp;&esp;而且小皇帝打的算盘也太好了吧?

&esp;&esp;什么叫“待益州太平,爱卿即可回京述职”?这是让他先去平定叛乱,等把他剩余价值都压榨干了,然后再让他回来,好摘桃子是吧?

&esp;&esp;刘璋都要气笑了:

&esp;&esp;“这小皇帝话说得倒是好听,什么如今益州太乱,唯恐爱卿回京路上遭遇匪徒,所以不如等到境内安定了再出发。我还得多谢他替我着想!”

&esp;&esp;这么气人的话语,显然是经过扶苏润色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