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2 / 3)
听话老实,本分乖顺。
&esp;&esp;先生看到扶苏不张口,走了过来。
&esp;&esp;他和小崽子大眼瞪小眼。
&esp;&esp;片刻后,先生问他:
&esp;&esp;“你怎么不背?”
&esp;&esp;扶苏无辜地看着他:
&esp;&esp;“我不会。”
&esp;&esp;先生皱了皱眉:
&esp;&esp;“你不会?九殿下也是刚入学没多久,他都会,你为何不会?他知道提前学一学,你还不如他上进吗?”
&esp;&esp;秦政蹙眉看过来。
&esp;&esp;公子正是背过一些的,这些蒙书他能花钱买到,所以方才他也在跟着背。倒是忘了阿苏不会,以前也没想着教一教儿子。
&esp;&esp;那可是当过皇帝的大秦太子,用得着再教什么蒙书?秦政便忽略了这件事,忘了两界的启蒙不同。
&esp;&esp;其实大秦压根没什么统一的蒙书。
&esp;&esp;阿苏自小跟着他读韩非的文章,又爱自己看史书钻研。他的启蒙就是各国史书,钻研的东西一般孩子根本读不明白。
&esp;&esp;秦政还记得扶苏五六岁的时候,将闾问他大兄最近在学什么,扶苏回答在学商君变法,给小胖墩听晕了。
&esp;&esp;扶苏可怜巴巴地看着先生:
&esp;&esp;“可是我没有书看。”
&esp;&esp;先生顿了顿,想起来质子的生活条件有多恶劣了。他们不是皇子,没那么多资源的。
&esp;&esp;先生不抱希望地问他:
&esp;&esp;“你识字吗?”
&esp;&esp;扶苏乖巧回答:
&esp;&esp;“跟着阿兄学过一点点。”
&esp;&esp;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要从识字开始教起。他扭头对上秦政清冷的目光,干脆决定当个甩手掌柜。
&esp;&esp;先生一指秦政:
&esp;&esp;“那你就继续跟着他学认字吧。”
&esp;&esp;先生心想,距离陛下要将秦国质子送回秦国继位还有好些年。这么长时间,耽误一二也无妨。
&esp;&esp;左右又不打算真的教公子正什么高深的帝王权术,稍稍学一些能凑合着毕业就成了。
&esp;&esp;秦政没有异议,招手让儿子坐到自己身边来。
&esp;&esp;他方才看到九皇子似乎有偷偷干坏事欺负扶苏的想法,哪怕明知道扶苏不可能吃亏,他也不愿意儿子单独坐那么远独自应对。
&esp;&esp;扶苏开心地拖着小杌子过来了:
&esp;&esp;“原来可以坐一起呀!”
&esp;&esp;他还以为必须一人一张桌子,早知道之前就黏在父亲身边了。
&esp;&esp;秦政给他塞了一只小毛笔:
&esp;&esp;“先从千字文开始学吧。”
&esp;&esp;学字,自然是《千字文》起最好。
&esp;&esp;它收录了一千个不重复的文字,而且文采斐然、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并不是在强行凑字,每一句都有释义,蕴含了很多历史典故和人生哲理。
&esp;&esp;大夏用的是楷书,字形由汉代隶书演变而来。变化不是特别大,不过因为汉隶和秦隶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差别,扶苏学起来还是得注意一下。
&esp;&esp;学过多种文字的人写字就很容易出现串字的情况,把不同时期的字串在一起写。关键是自己检查还不容易发现,非常具有隐蔽性。
&esp;&esp;本界历史上也是有过古隶书的,如果不小心写成了古隶,容易引起旁人的怀疑。
&esp;&esp;一个初学文字的人,为什么会写古隶?哪怕他把楷书写得丢笔画,也比写出古隶来得合理。
&esp;&esp;扶苏经常粗心犯错,这方面就得格外注意一下。他听话地跟着父亲练字,将千字文抄写了一遍。
&esp;&esp;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esp;&esp;初学者写字速度并不快,一千个字也够他们抄很久了。扶苏要伪装成初学者,就得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
&esp;&esp;抄着抄着,抄出几个简体字来。
&esp;&esp;秦政凝视着那几个简体字:
&esp;&esp;“你倒是会省笔画。”
&esp;&esp;扶苏赶紧在旁边重新写了一遍,把鱼的一横换成四个点,顺便狡辩说自己是抄快了顺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