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夏帝原以为冰价大减不是什么坏事,反而对夏国有利。没料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算是尝尽了苦头。 &esp;&esp;他开始焦头烂额地调控物价。 &esp;&esp;扶苏真诚地表达了同情: &esp;&esp;“不懂商业的帝王来调控物价,真是难为他了。他不会弄巧成拙,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吧?” &esp;&esp;秦政:…… &esp;&es">
阅读历史 |

第842章(1 / 3)

加入书签

&esp;&esp;夏帝原以为冰价大减不是什么坏事,反而对夏国有利。没料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算是尝尽了苦头。

&esp;&esp;他开始焦头烂额地调控物价。

&esp;&esp;扶苏真诚地表达了同情:

&esp;&esp;“不懂商业的帝王来调控物价,真是难为他了。他不会弄巧成拙,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吧?”

&esp;&esp;秦政:……

&esp;&esp;写作同情,读作幸灾乐祸是吧?

&esp;&esp;第222章 要搞就搞点大事,够癫才有意思

&esp;&esp;最近天气越发热了。

&esp;&esp;虽然夏帝很不幸地还是没有解决物价飞涨的问题,但因为飞涨的是奢侈品又不是生活必需品,其实对整个大夏的影响还是不大的。

&esp;&esp;除了贵族日子难过,其他都还好。

&esp;&esp;部分贵族想过哄抬其他物价,比如粮价、布价。毕竟眼看着就无法从其余贵族手里把亏损赚回来,难免将目光投射到数量庞大的庶民身上。

&esp;&esp;庶民手里的钱少归少,数量也不足。可那么多人加起来,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了。

&esp;&esp;可惜,庶民自给自足惯了,要买的东西其实不多。粮食大多是自家产的,布料贵了那就不做新衣服,反正他们也习惯了穿着破破烂烂。

&esp;&esp;算来算去,似乎只能从盐价上下手。

&esp;&esp;巧的是,不少贵族家里还真掌握着盐场。尤其是临海的海国,海国商人里大半都沾手了制盐生意,这不正好?

&esp;&esp;结果他们这边盐价一抬,那头就冒出不少民间私自制盐的情况。

&esp;&esp;夏国并没有将盐收归官营,方便了贵族的同时,也方便了庶民们。

&esp;&esp;要知道在后世的王朝是不许百姓私自制盐的,因为官府还要靠着高价卖盐来收隐形税。要是都能自己制作,官府的盐不就卖不出去了?

&esp;&esp;高高在上的贵族们哪里能想到,庶民竟然能掌握利用粪坑边的土地制作粪盐的法子。

&esp;&esp;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可别以为人家都是傻子。

&esp;&esp;这法子虽然埋汰了点,可提炼出来的盐除了带点杂质,确实可以食用。

&esp;&esp;虽然这种硝酸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想想当前的制盐水平,从其他地方得到的盐也没有比它好到哪里去。

&esp;&esp;要不怎么称之为“毒盐”呢?

&esp;&esp;这一回夏国商人们学聪明了,不再孤军奋战。提前商量好价格,才能避免互相打价格战互坑。

&esp;&esp;于是各地盐铺统一进行了抬价。

&esp;&esp;这一下子可就触到夏帝的霉头了。

&esp;&esp;你们贵族间互坑他不管,手伸到庶民里那不成。庶民日子过不下去,他这个帝王的皇位难道就能坐得稳?

&esp;&esp;夏帝很快出手惩治了那些商人。

&esp;&esp;这批商人里其实并不是全都被炭坑过大笔银钱的,有一部分海国商人跟着吃过卖炭的红利。之前就被警告过,这次立刻滑跪,把盐价调了回去。

&esp;&esp;盟友里有人背刺,统一价格搞垄断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哪怕他们能顶着夏帝的压力继续折腾,也架不住市场上盐价不同,庶民会去买低价的那些。

&esp;&esp;反扑中道崩殂。

&esp;&esp;众人意识到了夏帝的底线,不再把注意打到庶民身上。

&esp;&esp;不过事情到了这里,各家也开始冷静下来了。

&esp;&esp;自家的亏损说到底是流入了炭商的口袋里,一味地去从其他人身上坑钱,其实坑不到多少。若想回血,真正应该找的目标是之前大赚了一笔的炭商。

&esp;&esp;那么,炭商是有什么必买的物品,而他们这些“受害者”可以联合起来抬价,反坑回去的吗?

&esp;&esp;暂时没想到,却也叫这些人都消停了。

&esp;&esp;他们开始闭门琢磨,短期内不会再出来折腾。之前飞涨的物价也渐渐回落,市场慢慢恢复正轨。

&esp;&esp;夏帝:……

&esp;&esp;他之前费劲调控物价,一点用都没有。现在随便发个火,倒是有了意外之喜,这不是显得他很没用?

&esp;&esp;扶苏比他还意外呢:

&e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