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2 / 3)
&esp;&esp;[明宣宗]:曾爷爷,就是齐王对秦国太过谄媚,齐国人看不下去了,有宗室想要造反上位。那齐王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干脆打着请秦国帮忙平乱的旗号,主动给秦军带路。
&esp;&esp;朱元璋:?
&esp;&esp;[明宣宗]:他不仅帮忙叫门,还让守将带兵跟他一起去反攻齐国都城临淄。留下的城池就转交给了秦将,说请秦国帮忙守城,防备乱党攻打。
&esp;&esp;朱元璋:??
&esp;&esp;[明宣宗]:后来攻下临淄之后,齐王就主动俯首称臣了。把整个齐国拱手送给了秦国,换来自己在秦国吃香的喝辣的。还活到了七十多岁寿终正寝,日子过得比当齐王的时候舒坦多了。
&esp;&esp;朱元璋:???
&esp;&esp;朱元璋从未见过如此没有骨气的国君,难怪秦国那么优待他,没跟正史上秦始皇似的把他丢去共地饿死。
&esp;&esp;不仅朱元璋震惊了,其他皇帝也震惊了。大家纷纷翻出了秦灭六国的记载,仔仔细细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
&esp;&esp;然后果不其然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被忽略的小细节——是秦梓桑提出来用优渥待遇腐蚀六国的亡国之君,把他们当猪养,让他们知道当六国国君不如当秦国的侯舒坦。
&esp;&esp;不仅是齐王,之前的韩王赵王之流也都是这么被腐蚀的。一开始还有人撺掇他们复国,后来发现都是浪费时间。
&esp;&esp;比如那个韩王,他居然亲自劝说张平和张良父子好好给大秦干活。如果惹怒了秦王,会连累他这个前韩王日子难过。
&esp;&esp;跟着刘邦一起看到了这一段记载的留侯张良,表情渐渐凝固。
&esp;&esp;萧何同情地看了张良一眼:
&esp;&esp;“子房,你还好吗?”
&esp;&esp;张良扯了扯嘴角:
&esp;&esp;“韩王一向如此不着调,良早已习惯。”
&esp;&esp;说是这么说,张良还是冷着脸从“编年史”隔壁的“人物史”文件夹里,找到了属于韩王安的那一份。
&esp;&esp;人物史的子文件夹“始皇帝”里,可以寻到一个叫“韩侯安”的资料。打开资料,果然看到了韩侯的更多骚操作。
&esp;&esp;例如试图催婚张良。
&esp;&esp;因为韩侯担心自己太长寿,而张平父子不够能活的话。回头他啃完了张平和张良,还得接着啃张良的儿子。
&esp;&esp;所以张良必须有儿子,最好能继续在秦朝发光发热。通过自己的乖顺和功绩,为他韩侯争取到更多优待。
&esp;&esp;反正不能让他过得比赵侯之流差。
&esp;&esp;张良的表情冷若冰霜:
&esp;&esp;“秦梓桑好手段。”
&esp;&esp;他父亲张平对韩王极为忠诚,为了韩王自然会拼尽全力表现。他身为人子,也不好跟父亲对着干。
&esp;&esp;秦国太子不想让六国复起,又眼馋六国人才。就用这种方式,叫六国国君亲自督促臣子为秦国尽心做事,可谓是杀人诛心。
&esp;&esp;一向吊儿郎当的刘邦见张良气成这样,都不自在地动了动。他和萧何都明智地选择了安静,不在这个时候开口,免得遭到迁怒。
&esp;&esp;片刻后,刘邦试图转移话题:
&esp;&esp;“朕方才好像看到了娥姁的名字。”
&esp;&esp;他在界面上划了划,找到了吕雉的人物传记。
&esp;&esp;传记里其实就是把所有涉及到吕雉的编年体记录都在这边誊抄了一遍,直接导致前后并不连贯,缺失了很多细节。
&esp;&esp;比如前一条还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吕雉献计筹粮」,下一条就是「秦王政二十五年,吕雉归秦」。
&esp;&esp;不过人物传的开头有写内容存在缺漏,若想了解吕相生平,可去查阅《吕雉自传》。
&esp;&esp;隔壁位面的刘盈也翻到了这篇人物传记,没忍住看向母亲吕太后。
&esp;&esp;吕雉示意他在群里发言问一问。
&esp;&esp;[汉惠帝]:凤秦史官,可能将《吕雉自传》分享出来?
&esp;&esp;[凤秦史官]:没问题,稍等。
&esp;&esp;众人咦了一声,《吕雉自传》又是什么东西?吕雉自己写的吗?她写这个干什么?
&esp;&esp;大家在资料里翻了翻,这才发现吕雉居然当上了大秦丞相。
&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