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7章(2 / 3)

加入书签

;被问到的臣子很是无语,但还是老老实实回答了。表示北边战事胶着,那些北派的江湖人死了不少,北胡也死了不少。

&esp;&esp;皇帝不以为意:

&esp;&esp;“死就死了,江湖人死再多也不是什么大事。”

&esp;&esp;反而对他还有好处呢。

&esp;&esp;北派能损失惨重,主要还是北胡决定背水一战了。失去了高手坐镇的北胡武林没得选,又想为自家门内的高手复仇,就干脆齐齐涌向边陲。

&esp;&esp;中原侠客会出面协助军队退敌,他们自然也会协助军队进攻。两边很快打成一团,互相都死了不少人。

&esp;&esp;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谁想走就能脱身的了。北境有些小邪教不愿意在这里平白消耗有生力量,奈何他们被北胡的武林人士追着打,不得不反击。

&esp;&esp;之前硬撑着不肯向南派低头,这会儿也选择了求援。然而等南派的人收到消息再讨论要不要前去协助,可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esp;&esp;即便他们来了,估计也是去收拾残局的。面对的会是已经被打残的北胡人,应该不会有太多伤亡。

&esp;&esp;臣子犹豫了一下,提起其他事情:

&esp;&esp;“北派区域的地方官员似乎有异动,他们好像和江湖人勾结在了一起。”

&esp;&esp;老皇帝随意地哦了一声:

&esp;&esp;“这不是常有的事情?”

&esp;&esp;地方官哪个不和江湖人士勾结?不和他们勾结的话,官都当不稳妥。

&esp;&esp;搞清楚现在是个什么情况,现在是江湖人士占据优势。人家是地头蛇,官吏过去当然要和地头蛇打好交道了。

&esp;&esp;臣子:……

&esp;&esp;臣子想说这次的勾结和以前不一样,以前那只是为了自己当官当得顺利,这次像是被策反了。

&esp;&esp;若非牵头的是武林门派,而不是起义军,臣子就要怀疑那些人意图造反了。

&esp;&esp;但想想这些年武林人士只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感兴趣,没谁透露出当皇帝的野心,臣子又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esp;&esp;江湖人估计受不了官场束缚吧。

&esp;&esp;也不是谁都想当皇帝的。

&esp;&esp;老皇帝倒是想起了别的人:

&esp;&esp;“对了,那群北地的起义军呢?”

&esp;&esp;比起江湖人士,他还是更忌惮起义军一点。毕竟江湖人士对皇位不屑一顾,起义军却不一定。

&esp;&esp;最近朝廷在打仗,难保那些人不会动什么小心思。

&esp;&esp;尤其是北派好多武林势力都离开了自己的驻地范围,去了边郡,就更没人镇压他们了。

&esp;&esp;之前北派还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动的时候,好歹还能和起义军互相牵制。

&esp;&esp;起义军忌惮北派会武功,北派没事不想和起义军杠上。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必要,到时候把人惹急了,一把火烧了门派驻地就得不偿失了。

&esp;&esp;可现在北派离开,起义军岂不是无人能管?哪怕南派跑北边来了,也只是在黄河以北的一片区域驻防,剩下更大的地区是没人管的。

&esp;&esp;老皇帝皱眉:

&esp;&esp;“把舆图拿来。”

&esp;&esp;舆图拿来,标注上各方势力都待在哪个地方,皇帝更坐不住了。

&esp;&esp;他发现了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esp;&esp;南派驻防的地点在黄河以北,而南派自己的地盘在靠近长江的地界。所以黄河以南一直到淮河以南的大片区域,目前既没有南派也没有北派,只有起义军待着。

&esp;&esp;很不幸的在于,朝廷的都城就在这片区域里头。还正正好位于中心位置,也就是淮河和黄河交汇之处,鸿沟。

&esp;&esp;鸿沟联通黄淮,都城就坐落在这个附近。

&esp;&esp;这位置是后来迁都过来的,一开始在洛阳,离得不远。但是后来洛阳这个风水宝地被某个武林门派占据了,就不适合当皇都了。

&esp;&esp;那门派也没有直接让朝廷滚蛋,只是在皇城里横行霸道而已。

&esp;&esp;有几个官员不小心冲撞了他们,被打了个半死。还有的是得罪了他们之后,被他们半夜翻到家中,揍得遍体鳞伤。

&esp;&esp;北派这边的邪教是不太讲道理的,像这种事情,南派人就干不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