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9章(2 / 3)

加入书签

选择。他们自己就能打,自然不怕其他武林门派,还能反过来管束对方。

&esp;&esp;不像之前的朝廷,自己都要在武林人跟前忍气吞声。指望他们管束武林是不可能的,不被武林管都已经很争气了。

&esp;&esp;文臣对这个回答也很满意。

&esp;&esp;他最后提出了一个质疑:

&esp;&esp;“这些都是你的一家之言,你怎么确定他当上皇帝之后不会改?有些人掌握了权柄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若到时他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esp;&esp;洪成大义凛然地说:

&esp;&esp;“若真有那一日,我老洪绝对不会坐视不理!我能灭王朝一次,也能灭第二次!”

&esp;&esp;旁边的百姓立刻喝彩:

&esp;&esp;“好!”

&esp;&esp;有这样义薄云天的大将军在,他们还怕什么?

&esp;&esp;文臣:……

&esp;&esp;文臣倒抽一口凉气,心里琢磨洪成这话到底是自由发挥还是上头那位教的。可别是他自由发挥啊,这么犯忌讳的话也敢说,真是不怕死。

&esp;&esp;在朝堂上混久了的老油条可太知道上位者忌惮什么了,掌握兵权还敢扬言“我能随时推翻你”,简直是嫌命长。

&esp;&esp;洪成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

&esp;&esp;他是个耿直的汉子,这句话确确实实是他的真心话。

&esp;&esp;如果奉天门主当上皇帝之后对百姓不好,他是不会继续追随这样的老大的。哪怕对方再厉害,他也会用尽手段将人拉下马去,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esp;&esp;洪成自觉自己行得端坐得正,也不怕什么朝廷迫害。他并未意识到自己这么说会引起皇帝的忌惮,毕竟他没当过官,压根没有朝堂嗅觉。

&esp;&esp;旁边的起义军首领们也没意识到哪里不对劲,还夸了一句洪成好样的。

&esp;&esp;但也就是夸奖和钦佩了。

&esp;&esp;让他们跟洪成一样他们是不肯的,好不容易搏到了一个从龙之功,他们可舍不得推出去。

&esp;&esp;和新皇对着干对他们没好处,自己老老实实当个富贵大官不香吗?

&esp;&esp;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达则兼济天下,越是有钱越容易吝啬。只想守好自己的地位钱财,很难有为了百姓抛弃一切从头再来的觉悟。

&esp;&esp;秦政看完都城那边传来的信件。

&esp;&esp;文官把一切都记录在册,最后隐晦地提了一句洪成说的话。那话有些大逆不道了,他不敢直接记录。

&esp;&esp;秦政看完却并不生气:

&esp;&esp;“如洪卿这般的人,世间罕见。”

&esp;&esp;别人都自私,这是天性,没什么好指摘的。要求所有人都当圣人那才是离谱,强人所难。

&esp;&esp;这样的现状只会显得大公无私的人非常伟大,更叫人钦佩。

&esp;&esp;扶苏轻轻一笑:

&esp;&esp;“虽然洪卿为人正直,但他确实也没有推翻大秦的本事。”

&esp;&esp;就算洪成有那个本事,父子俩也不会忌惮他。何况他那点人手资本,实在是没可能成事。

&esp;&esp;如果连这都要心生芥蒂的话,也实在太小肚鸡肠了。

&esp;&esp;扶苏吩咐人去准备船只:

&esp;&esp;“臣属已经将戏台子搭好,也该我们回去把最后的大戏补上了。”

&esp;&esp;洪成他们已经在过来的路上,到时候会再三邀请他们前去都城主持大局。他们需要推让一番,走个三请三让的流程,再启程去皇都。

&esp;&esp;不过船只之类的行囊可以提前备好,以免耽误时间。反正史官也不会记录得那么详细,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esp;&esp;数日后,起义军抵达奉天门的临时驻地,几位首领亲自邀请秦门主接手皇位。

&esp;&esp;扶苏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esp;&esp;“在下才疏德浅,恐怕难当大任。”

&esp;&esp;秦政在旁边喝茶看戏。

&esp;&esp;他家太子才是不疏的,德倒是确实有点浅。以后这群人就知道了,这话虽是谦辞,却只谦了一半。

&esp;&esp;保不齐未来太子就要理直气壮地表示——“朕都说过朕缺德了,你们不是应该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吗?你当朕跟你开玩笑呢?”

&esp;&esp;秦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