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平令 第1021节(2 / 3)

加入书签

笔了,南翰文竟然能够在这一顿,和继续写的动作里面,看出来了许多的洒脱。

&esp;&esp;‘应当是你了,记住,所谓的礼法,就是要让此刻时代的百姓之心,和秦王心中所见光景之中,建造的台阶和桥梁,一者太高,一者太低’

&esp;&esp;‘唯独约之以礼,戒之以律,才可以逐步往前’

&esp;&esp;‘礼法二字,并非是什么糟糕的,如同洪水猛兽般的东西’

&esp;&esp;‘可怖可憎的,不过只是【腐朽陈旧】罢了’

&esp;&esp;曲翰修的文字里面带着一种不屑一顾,故人说见字如人,一个是字里面便可见得风骨,但是这个不准确,另一个便是,在看故人之文字的时候,就仿佛故人未曾离去,还在闲谈。

&esp;&esp;南翰文忍不住微笑:“还是一如既往啊,曲老。”

&esp;&esp;“看似不着调,但是每每又有惊人之言。”

&esp;&esp;旋即翻过页。

&esp;&esp;曲翰修的文字有些焦急道:‘另外,记得啊小子,你们编撰完新的礼法之后,一定一定把我的名字也写上去!’

&esp;&esp;‘老夫,当有大名耳!’

&esp;&esp;‘不要说什么俗气。’

&esp;&esp;‘功成名就,本就是我辈儒生一生所求,厌恶的该是欺世盗名之辈。堂堂正正所作所为,而名传于千古,不是本来该追求的事情吗?’

&esp;&esp;‘记得啊,千万记得!’

&esp;&esp;‘不要忘,要不然老夫每年去找你……’

&esp;&esp;南翰文把这一卷卷宗闭上了。

&esp;&esp;小书童捧着茶进来,看着南翰文先生按着眉心,先是踮着脚把这茶器放在桌子上,然后才倒了茶,疑惑道:“先生怎么了?”

&esp;&esp;南翰文叹息:“被文字吵到眼睛了。”

&esp;&esp;小书童疑惑不解。

&esp;&esp;文字怎么会吵到眼睛的?

&esp;&esp;眼睛能听到?

&esp;&esp;南翰文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喝茶,拿起自己准备的卷宗,看了一眼放在桌子上的,曲翰修的毕生所学,他也会将这些卷宗里的文字学会,然后记录下新的东西。

&esp;&esp;然后传遍后世吧?

&esp;&esp;他忽然笑了。

&esp;&esp;他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

&esp;&esp;你只是说,要千古留名,可没有说是要留什么名字吧?

&esp;&esp;于是南翰文决定,要将曲翰修的这些卷宗,还有那个虽然智慧洒脱,却又市侩得很,恨不得拎着人耳朵大喊着要名望的信笺流传下去。

&esp;&esp;千古之后的人,也要被这家伙吵到眼睛了!

&esp;&esp;南翰文微笑起来,看着那新,道一句:“老东西。”

&esp;&esp;去和千年后的人对话吧!

&esp;&esp;然后起身离开了,迈步走过江南的街道,行人的脸上还算是宁静,已经从之前的战争中渐渐回过来神,姜万象身死,姜素亲自抬棺扶灵。

&esp;&esp;算得一句天下缟素。

&esp;&esp;也因此,整个应国此刻都在君王去世的事情里,而在这不知道真的还是假装,亦或者是两种感情都有的悲伤之中,应国还潜藏着更多的问题。

&esp;&esp;姜万象死,天下未定。

&esp;&esp;他的两个儿子,皆是壮年。

&esp;&esp;谁人能承担着应国的天下,成就应国大帝。

&esp;&esp;亦或者说——

&esp;&esp;谁有器量,谁有气魄,去和秦王放对!

&esp;&esp;在想到这个的时候,整个秦的人们都带着一丝的自豪起来了,那种仿佛太平之世才孕育着的信心已开始出现了,这也是盛世的基础。

&esp;&esp;在秦王苏醒之后,整个麒麟军的军心,天策府的秩序都迅速恢复过来,天策府的那些先生们开始推行秦王的要求,安抚百姓,发展农桑,抚恤士卒,准备应对新的大战。

&esp;&esp;万事稳步向前。

&esp;&esp;南翰文走过街道,走过那一个熟悉的摊贩,走到了天策府之下的一个府衙里。

&esp;&esp;七年前那个只是顶着个名头的天策府。

&esp;&esp;只是彼时在宗室和群雄的逼迫之下,那时候的赤帝姬子昌不得不选择押注在了这个年少胆大,带着一票前土匪,贼人的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