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567节(2 / 3)

加入书签

本王可要好好感谢他才是。”

&esp;&esp;向宫里接过抢修皇陵的差事,不仅是齐郡王所想,还是贾雨村从忠顺王转投齐郡王后,帮着出得一个主意,当然,这主意也获得了长史窦荣和齐郡王的认可,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esp;&esp;窦荣整容敛色,沉声道:“雨村先生等会儿就过来,下官还有几桩事,要和王爷说说。”

&esp;&esp;“怎么说?”见窦荣郑重其事,陈澄脸上的嬉笑之色收敛几分,同样正色问道。

&esp;&esp;作为掌控着自己手下情报力量的长史官,想来又得了什么新消息,要和自己商议。

&esp;&esp;窦荣面色凝重,目光灼灼问道:“王爷可知楚王一早儿也进了宫?”

&esp;&esp;陈澄愣了下,摇了摇头道:“这……我昨个儿到现在一直在重华宫体和殿,不知此事。”

&esp;&esp;说着,忽然一顿,童孔微凝,惊讶问道:“窦长史的意思是,楚王许也求了皇陵监造的差事?”

&esp;&esp;窦荣苍老眼眸中现出丝丝冷意,沉声道:“不错,楚王去了宫中,求见圣上,也是为着监修皇陵一事,听说圣上似是嘉允,王爷现在高兴还为之过早。”

&esp;&esp;齐郡王的情报力量,当然不可能渗透到宫里,但却可以渗透到楚王府,而楚王去宫里求着监造皇陵差事,原也不是什么大秘密,回去之后总有叙说,这自就落在眼线视野,禀告至齐王府。

&esp;&esp;“上皇既已应允于我,绝无变卦之理。”陈澄顿了下,沉声道。

&esp;&esp;窦荣手捻胡须,叹道:“以圣上心意,难保不会一女许两家。”

&esp;&esp;陈澄:“???”

&esp;&esp;一女许两家,那就是两个人都负责此事,互相牵制、监督,以他对父皇的了解,还真有可能是这样。

&esp;&esp;而且,比起一人全无掣肘,现在他和楚王彼此盯着,比着办差,无疑能保证皇陵如期完工。

&esp;&esp;只是,他的功劳可就……摊薄了。

&esp;&esp;陈澄面带苦色,道:“先生之言不无道理,可我该如何是好?”

&esp;&esp;窦荣道:“此事对抗不得,王爷只能好好办差,先将王爵复回,圣上的意思,似乎并不急着择出嗣子,因此王爷起码还能牵制诸王。”

&esp;&esp;陈澄闻言,心头一惊。

&esp;&esp;这还可不是什么好苗头,不急着择出嗣子,他来制衡诸王,那岂不是父皇心头,从来没有将他列为嗣子人选中?

&esp;&esp;窦荣看着面色变幻,目光闪烁不定的齐王,隐隐猜出一些原委,道:“王爷,想旁的也没用,夺嫡非一朝一夕,圣卷增益减少,不计一时得失,才可苦尽甘来。”

&esp;&esp;齐王点了点头,道:“长史所言甚是。”

&esp;&esp;这也是当初窦荣给他定的计策,圣卷增减,浮动变化,不能不要,但也不能太过注重,否则,什么实惠也得不到。

&esp;&esp;“今日,锦衣府的贾珩,去了忠顺王府抄家,此事王爷可曾知道?”窦荣忽而又问道。

&esp;&esp;提及贾珩,陈澄明显面色不虞,愤然道:“这贾珩仗着父皇器重,愈发嚣张跋扈,忠顺王伯,再怎么说也是天家血脉,听说他领着锦衣府缇骑到王府耀武扬威。”

&esp;&esp;窦荣忧心忡忡提醒道:“王爷,贾子玉不可小觑,他现在不仅是锦衣都督,还领着京营之兵,王爷不可太过记恨,甚至如果有可能,还要主动修好,以骄其心志。”

&esp;&esp;他一直不赞成自家王爷为了所谓意气之争,而与贾珩有所争执,只图一时之快而不得实利。

&esp;&esp;陈澄忿然道:“窦长史,如没有他,孤……”

&esp;&esp;说着,摆了摆蒲扇的手,叹道:“罢了,罢了,不说这些了。”

&esp;&esp;分明觉得争执无益,顿住不言。

&esp;&esp;而在这时,书房外仆人的禀告声音响起,道:“王爷,雨村先生、慧通法师、许先生过来了。”

&esp;&esp;陈澄吩咐道:“让他们进来。”

&esp;&esp;不多时,慧通法师,许绍真,贾雨村等几人进得书房中,纷纷向着齐王行礼。

&esp;&esp;“雨村先生来了。”陈澄起得身来,目光热切地看向蓝衫直裰的中年书生,其人方面阔口,直鼻权腮,卧蚕眉下的目光,隐有不凡气度。

&esp;&esp;“王爷。”贾雨村拱了拱手。

&esp;&esp;这一幕礼遇落在慧通、许绍真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