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754节(2 / 3)
为淮扬巡抚,可有看法?”
&esp;&esp;杜季同是位五十多岁的老者,一身绯色官袍,颌下留着灰白胡须,捻了捻胡须,轻笑了下,说道:“永宁伯,漕运所走黄河一段,是不能有事儿,不过河务之事,老朽也不怎么通晓,两位只管商议,如需地方官员配合抗洪,老朽完全可以淮扬巡抚衙门名义行文诸府县,甚至两江总督衙门。”
&esp;&esp;高斌冷笑一声,说道:“昔年,下官与河东衙门平时各管各摊儿,遇河汛则是共商,现在还没见着河汛,不过,下官颇为不解,淮河河堤修建已久,年年加固修缮,河南段儿残破不堪,现在不应该是议着河南段儿。”
&esp;&esp;这小儿倒打一耙,自己手下一摊子的事儿还没料理好,就贸然插手河务。
&esp;&esp;真要溃堤也是河南开封府、归德府先溃堤,到时候中游溃了,下游说不得就可保无虞。
&esp;&esp;见气氛有些紧张,于德打了个圆场,说道:“贾大人,河务之事可以慢慢商量。”
&esp;&esp;作为从贾珩一介布衣而至今日的大臣,看着对面的少年,心头未尝不觉得复杂。
&esp;&esp;以前还能说是武勋,武勋原就走的快,可现在都已经是兵部尚书、河南总督……
&esp;&esp;这时,一旁默默装着,徐州知州陪着笑道:“诸位大人,这看着都晌午了,下官备了一些酒菜,要不边吃边谈?”
&esp;&esp;漕运总督杜季同,笑了笑说道:“这说着说着都中午了。”
&esp;&esp;贾珩也没继续问着,众人开始用着午饭。
&esp;&esp;在下午又是一番商议,一场河务会议,也没讨论个实质结果。
&esp;&esp;但大抵确定各管各一摊,遇到险情在徐州共商处置事宜。
&esp;&esp;第627章 总督行辕驻节河堤半月有余……
&esp;&esp;贾珩在徐州开会议后,即刻返回归德府,而后在归德府的虞城县、萧县等地将总督行辕驻扎在河堤,一住就是半个月,甚至在中间,有几天亲自与锦衣卫士抬着土石,此举自是引得河南官员以及京营军将的轩然大波。
&esp;&esp;堂堂大汉三等伯,超品勋贵,亲自上堤劳作,一些京营军将自然也不好闲着,也都纷纷上堤劳作,而原本工期短暂,需得日以继夜劳作的河工,怨气荡然无存。
&esp;&esp;而半个月的光景,整个大汉北方诸省,都陆陆续续下了一场大雨,这场大雨波及山东、山西大部,河南全境,使得北方之旱情,在秋种之前终于为之纾解,而先前兴修水水利,开挖蓄水湖和河渠的地方,多得其利,蓄积了一些水,以备不时之需。
&esp;&esp;至于虞城县、萧县的河堤今天也到了竣工之期。
&esp;&esp;今日难得停了雨,天气阴沉沉的,贾珩与河南藩臬两司以及河道衙门的官员,在徐州知州鞠昌年、萧县知县胡崇的陪同下,验收河堤。
&esp;&esp;此刻众人站在萧县的河堤上,眺望着水势滔滔的黄河,明显能够看到水面急剧上涨,河水哗哗流淌,只是还未形成河汛,但这般下去最早半个月,就有洪汛,黄河多是在淮北之地溃决改道,飘忽不定。
&esp;&esp;贾珩目光略过黄河,转而眺望着淮安方向。
&esp;&esp;“大人。”就在这时,从远处跑来几位军将。
&esp;&esp;都是京营的将校,以及果勇营的几位参将和游击将军。
&esp;&esp;先前统领骑军派往山东的果勇营参将单鸣也回师归来,随后投入到修堤事宜中。
&esp;&esp;“诸军”贾珩目光掠过一张张将领的熟悉面容,道:“在河南几月,诸位也辛苦了,藩司准备了酒肉,犒赏一众兄弟,好好休息两天,分段前往归德驻守。”
&esp;&esp;“是。”众将齐声应是,声音洪亮。
&esp;&esp;一些步卒军将,先前并未厮杀,现在筑堤虽然劳累,但无伤亡之险。
&esp;&esp;“河台的厅、汛沿岸都要驻扎在河堤,随时支应,本官这段河堤断断不能有差池,相关丁夫都驻守在河堤上,严阵以待,谨防河汛!”贾珩收回目光,转身对着身后的河道衙门,以及河南藩臬两司的官员郑重叮嘱说道。
&esp;&esp;一众河道官员纷纷称是。
&esp;&esp;经过这半个月的驻河办公,通过十几万军民、河工的口口相传,永宁伯吃住都在河堤的名头已经传遍了整个河南。
&esp;&esp;“萧县河堤附近乡里的百姓,都即行疏散至高处。”贾珩转而又看向管辖萧县、砀山两县的徐州知州,沉声说道。
&esp;&esp;纵贾珩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