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808节(2 / 4)
姐姐,谁让我是他姐夫呢。”
&esp;&esp;元春闻言,娇躯轻颤,芳心大羞,只觉目光莹润如水,嗔怪道:“珩弟,这……你又浑说。”
&esp;&esp;“本来就是。”贾珩轻声说道:“大姐姐以后放心好了,我会看顾他的。”
&esp;&esp;“嗯。”元春腻哼一声,心头羞喜交加,也不继续辩白,轻轻捉着贾珩向群裾而动的手,低声道:“珩弟,三妹妹有时候爱到我这儿,你……你别让她瞧见了。”
&esp;&esp;贾珩手下一顿,附耳说道:“嗯,那就不闹了,其实,我就是看看大姐姐想我了没有。”
&esp;&esp;元春:“……”
&esp;&esp;她想不想和那里有什么关系?
&esp;&esp;哼,珩弟又取笑她……
&esp;&esp;不提贾珩与元春别后重逢,腻在一起,却说——
&esp;&esp;夜色朦胧,夏夜月朗星稀,杨宅书房,灯火通明,人影憧憧。
&esp;&esp;杨国昌一身便服,坐在书桉之后的太师椅上,而不远处的几张梨花木制的靠背椅上,还列坐着几位齐党要员。
&esp;&esp;有礼部侍郎庞士朗、国子监祭酒刘瑜中、左副都御史彭晔等三位齐党干将,此外还有都察院两位掌道御史,而这不过是齐党在大汉朝堂势力的一小部分。
&esp;&esp;左副都御史彭晔目光咄咄,低声道:“恩相,明日朝会,廷议河南巡抚人选,据下官所知,浙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esp;&esp;杨国昌苍老目光中冷意涌动,问道:“可知道都打算推什么人?”
&esp;&esp;彭晔道:“恩相,下官也是听说,但还不确定具体人选,听说有右佥都御史于德,还有江南提督学政郎玉荣,太常寺卿郭永昌,也就这几个人选合适。”
&esp;&esp;彭晔显然有着特殊的消息渠道,其实适合卡位置的官员,都彼此知根知底。
&esp;&esp;杨国昌拧了拧眉,说道:“河南方经大乱,需得一位干臣能力镇抚,彼等所荐之人,皆乏实务之才,贸然督抚地方,难堪其任!”
&esp;&esp;彭晔道:“杨相,下官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前河南巡抚周德桢,布政使孙隆等人……只怕圣上存了偏见。”
&esp;&esp;前河南巡抚周德桢、孙隆就是齐党中人,但已证明实为贪酷之吏。
&esp;&esp;杨国昌道:“河南之乱另有隐情,与这次廷推无涉,圣上烛照万里,不会妄加迁怒,如果非是否我等推举人选……”
&esp;&esp;提到此处,苍老目光看向左副都御史彭晔,说道:“明天,如事不可为,可谋藩司之任,来日再图后计。”
&esp;&esp;根据隆治年间的《大汉会典》,大汉巡抚定制从二品,而藩司同样是高配从二品,但前者是钦差,授王命旗牌,又按例加右副都御史和兵部侍郎衔,故而在职权上对布政使多有制约。
&esp;&esp;事实上,在后世,巡抚与布政使的严格上下级关系,直到乾隆时期才定下,不过因为汉制并未如清制对尚书定为从一品,仍是采取尚书入阁,据功劳和资历加官至三公、三孤,如杨韩二人分别有太傅、少师等文官虚衔,李瓒在镇北之后,也加了少保虚衔。
&esp;&esp;彭晔眉头紧皱,忧心忡忡道:“下官倒无可无不可,只是浙人如今成伙作势,咄咄逼人。”
&esp;&esp;这些年,浙党的确是利用吏部职权,安插党羽,或者说,本质上也是崇平帝继位之后,有意对浙人示恩,以巩固从太上皇手中“继承”的皇权。
&esp;&esp;杨国昌抬眸看向外间的夜色,笃定说道:“圣上不会将河南巡抚让浙人充任,浙人在江南、浙江等南方诸省以及金陵六部,党徒遍地,门生众多,如河南疆臣再添一员,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还是浙人之天下?”
&esp;&esp;一句话,让众人心头一震,宛如迷雾散去,豁然开朗。
&esp;&esp;庞士朗目光闪烁,低声道:“恩相说的是,不过,恩相,下官还担心永宁伯许会借总督河南事务,横插一脚。”
&esp;&esp;“彼为武勋,有何资格荐议巡抚人选?再说他根基浅薄,夹带里没人。”杨国昌目光幽幽,澹澹说道。
&esp;&esp;刘瑜中点了点头,手捻胡须,说道:“我大汉军政分离,他先前总督河南军政已为权宜之计,听闻更是派兵插手山东匪盗事宜,对山东提督陆琪颐指气使,至此大坏国家典制,如今中原戡定,百业待举,疆臣人选岂容他胡乱置喙?”
&esp;&esp;庞士朗目光冷意涌动,说道:“就怕小儿仗着为天子宠臣,恃宠而骄,不知进退,而小儿与浙人朋比为奸,沆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