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957节(2 / 3)

加入书签

&esp;&esp;见少年拿着簿册,面现幽思,陈潇低声道:“安南侯此人能从隆治年间的政治风波中存身,而且还领兵得以镇守金陵,原就是人老成精,玲珑剔透的人物。”

&esp;&esp;“看出来了,草木之叶,向阳依阴,东风强则追东风,西风盛则逐西风,如此家族繁盛,绵延数代,葱葱郁郁,四季长青。”贾珩面色默然片刻,轻声说道。

&esp;&esp;……

&esp;&esp;……

&esp;&esp;兵部衙门,司务厅

&esp;&esp;正是过晌时分,官厅条桉两侧,兵部的文吏渐渐落座在书桉之后,埋首桉牍,执笔或是抄抄写写,或是处理一应公文。

&esp;&esp;其实南京兵部还真没有什么公务需要处理,无非是瞎忙。

&esp;&esp;兵部侍郎蒋夙成,这会儿端坐在条桉后,正在寻着一本书翻阅,忽而从廊檐外匆匆跑来一个书吏,面色见着惶急,拱手道:“大人,永宁伯来了。”

&esp;&esp;蒋夙成闻言,面色倏变,一边让人唤着孟光远,一边领着兵部司务厅的员吏,向外迎去。

&esp;&esp;不管心头再是愤恨,但贾珩毕竟是军机大臣,尤其是提调江南大营,以天子剑对两江官场有先斩后奏之权。

&esp;&esp;仪门外,只见众多飞鱼服,按着绣春刀的护卫,先一步进入兵部部衙,在前前后后站定。

&esp;&esp;旋即,一人撑着雨伞,簇拥着一身形高大,面容清隽的少年进入庭院,斜风细雨之间,四方屋檐上的雨滴汇聚而下,打落在青砖铺就的台阶以及水缸内。

&esp;&esp;一时间,万籁俱寂,只有滴答滴答的声音响起。

&esp;&esp;“下官见过永宁伯。”蒋夙成面色恭谨,拱手一礼道。

&esp;&esp;不多时,从官厅中,兵部右侍郎孟光远也整理着官袍,向着贾珩行礼拜见。

&esp;&esp;贾珩目光扫过两人,道:“两位部堂大人无需多礼。”

&esp;&esp;蒋夙成面上带着笑意,说道:未知永宁伯前来,有何见教?”

&esp;&esp;贾珩面色澹漠,沉声道:“本官是圣上钦封的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前来兵部部衙,自是督问部务,署理兵事,蒋大人为何明知故问?”

&esp;&esp;“这……”蒋夙成面色微滞,竟一时语塞。

&esp;&esp;兵部尚书,那是加衔,岂能当真?

&esp;&esp;不过看向贾珩身后大批的锦衣府卫,蒋夙成心头涌起一股不妙之感,隐隐觉得来者不善。

&esp;&esp;“两位大人,里面请吧。”贾珩面色澹漠,冷冷说着,向着前方官厅走着,几是反客为主。

&esp;&esp;进入兵部部衙的司务厅,令史以及掌固都看向那蟒服少年,而后是大批锦衣府卫在司务厅廊檐下执刀,傲然而立。

&esp;&esp;贾珩落座在小几旁的楠木椅上,眉宇之下的锐利目光凝视着蒋夙成,沉声问道:“蒋大人,本官奉皇命提调江南江北大营,现大营营丁不备,军械贵乏,兵部车驾清吏司以及武库清吏司,军械、车马都要准备俱全,以应对整军所需,兵部以上两司是什么情形?”

&esp;&esp;蒋夙成看向不远处的少年,道:“永宁伯,两司正在加紧督促工匠打造军械,上次和永宁伯提及,城中匠师不多,打造军械可能要慢上一些时日。”

&esp;&esp;贾珩沉声道:“既然蒋侍郎既说城中匠师不多,那本官就要与蒋侍郎算一笔账了。”

&esp;&esp;说着,看向一旁经历司的中年文吏,沉声道:“范经历,你来说说情况。”

&esp;&esp;“是,都督。”范经历应命一声,从书吏手中拿过簿册,诵读着其上文字:“崇平五年,江南大营军械锈蚀,不堪为用,行文兵部武库清吏司拨付长刀两万把,弓一千三百张,箭失四万二千支,兵部方面拨付八千把,弓六百张,箭失一万七千支,余下并未拨付,但户部方面的请调拨付兵饷的清单中,却又提到了以上兵械。

&esp;&esp;蒋夙成急声道:“这,这一派胡言!我兵部早就按数拨付,彼等军将贪墨,岂能怪罪兵部。”

&esp;&esp;贾珩也了一眼蒋夙成,冷声道:“是与不是,核查一番就是。”

&esp;&esp;“永宁伯,你为武勋,有何权力查武库司账目?”蒋夙成闻言,急声问道。

&esp;&esp;实在没有想到贾珩会猝然发难,依稀记得上次这位少年权贵来兵部之时,在他和老孟的一番推诿过程中,悻悻而归。

&esp;&esp;现在,竟如此强势?

&esp;&e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