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003节(3 / 4)

加入书签

头发有些发白,皱纹沟壑丛生的面容上见着惶惧,祈求说道:“沉制台,这永宁伯不在金陵,女真大军压境,可要拿个主意才是啊。”

&esp;&esp;刑部尚书申体元,以手捻胡须,低声道:“这次女真来了五万人,金陵兵马也不过才六万,一大半还都是新近募训兵卒,听说兵部前不久出了武库清吏司的贪腐桉,以致江南江北大营兵甲都未准备齐全,如今女真寇境,试问诸位,这如何抵挡的住?”

&esp;&esp;“申老大人说的不错,原本南下领旨整军经武的永宁伯不务正业,去了粤东开着海禁,现在整个江南江北大营都是一些难堪大任的裨将,这怎么能挡住穷凶极恶的女真人?礼部侍郎石谷叹了一口,以微微沙哑的声音说道。

&esp;&esp;其他一众官员闻言,纷纷附和称是。

&esp;&esp;沉邡道:“诸位大人莫急,本官已派人去请了安南侯以及江南大营的瞿光,江北大营的水指挥使等相关将校,诸位大人还请稍安勿躁。”

&esp;&esp;南京吏部尚书董崇学眉头皱成“川”字,忧心忡忡道:“沉大人,我等如何不急?江南江北大营什么情况,诸位大人也都知道,这一次比上次还不同,五万女真人,单靠着江南江北大营,只怕一触即溃啊,那时,这金陵城可就遭着战火,而且甚至有社稷动摇之忧啊。”

&esp;&esp;此言一出,官厅中的诸位官员脸上纷纷见着惊惧之色。

&esp;&esp;此言一出,国子监祭酒方尧春接过话头,朗声说道:“沉大人,这些北方将领可未必通着水战,也不如安南侯老成谋国,以下官之见,应该让安南侯与两江总督府临时共管江南大营,调拨精兵强将前往江口警戒防备,谨防虏寇登岸烧杀抢掠。”

&esp;&esp;“方大人所言极是,现在兵部侍郎空缺,方大人不妨毛遂自荐,随江北大营水师督军水战,力挽狂澜?”一个御史忽而开口道。

&esp;&esp;方尧春闻言,面色倏变,愤然说道:“老夫也是感念时局艰难,这才为国出谋划策,尔等又何必冷嘲热讽?老夫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去两军阵前岂不是添乱?”

&esp;&esp;那御史闻言,也是愣怔了下,他原本是恭维一下,谁知道……

&esp;&esp;转眼间,又是起了一阵争执,七嘴八舌。

&esp;&esp;这时,沉邡忽而起身,开口道:“诸位先停一停。”

&esp;&esp;说着,伸手虚压了压。

&esp;&esp;而后见一众官员的争执声音渐渐消了一些,沉邡道:“方大人之言不无道理,只是先前圣旨明发中外,由永宁伯提调江南江北大营,自然由其筹谋克敌制胜之策,想来以永宁伯的才智和将略,纵然江南大营盘兵额不齐,军械不整,也无伤大雅,势必能够为朝廷再立殊勋,诸位大人不必忧虑。”

&esp;&esp;他只是借此将永宁伯贾珩架在火上烤,女真这次领了五万水师,他倒要瞧瞧这一仗如何打!

&esp;&esp;至于金陵安危,诸省相援兵马后续赶到,应无大事。

&esp;&esp;可以说,这位两江总督经过先前甄铸兵败,自己吃了挂落,已经不愿揽事了。

&esp;&esp;但礼部尚书伍懋祖分明不太买帐,苍声说道:“这个永宁伯,好端端的不在金陵整军,非要跑到粤海,现在江南江北大营遇到敌情,人都找不到,如何能指望得上?”

&esp;&esp;南京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梅敦本,也开口道:“沉大人所言不差,这个永宁伯这就是擅离职守,下官以为还是由安南侯与两江总督府共同会集兵马,共抗虏寇的好。”

&esp;&esp;沉邡闻言,目光冷漠地瞥了一眼梅敦本,暗道,这人是和他有仇?

&esp;&esp;沉邡面容微肃,义正言辞说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老夫一介文臣不擅经制谋划,如是守卫金陵,与金陵城共存亡!老夫早已等身许国,义不容辞!我已经让人知会了安南侯和瞿都指挥使,想来两位军中宿将,应该有退敌方略。”

&esp;&esp;这番话一说,官厅中的南京六部官员纷纷赞叹。

&esp;&esp;然后都在盘算着,等回去可得让家卷收拾金银细软,先一步向沿长江向荆州、襄阳等地逃难才是。

&esp;&esp;与金陵城共存亡……局势好像不太妙?

&esp;&esp;随着一众官员吵吵闹闹,最终没有拿出个章程,一直到晌午时分,这才各自带着一股对贾珩的抱怨和焦急,三三两两出了两江总督府。

&esp;&esp;这时,几个青年人中,一个面容儒雅的少年人,目光从人群中扫过,逆着人流迎了上去,唤道:“父亲,沉大人怎么说?”

&esp;&esp;这位有着金陵六骏的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