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161节(2 / 3)

加入书签

局。”

&esp;&esp;陈澄眼前霍然开朗,说道:“听兄长一言,真是犹如拨云见雾。”

&esp;&esp;陈泓道:“殿下其实是当局者迷,今天,殿下其实应该去相送一番杨国昌,殿下观政之时就在户部,多蒙其教诲。”

&esp;&esp;齐王道:“这……孤也是担心父皇见怪。”

&esp;&esp;“这倒没有什么。”陈泓低声道。

&esp;&esp;陈澄道:“如今父皇召我等诸藩坐衙视事,兄长以为是何用意?”

&esp;&esp;陈泓放下茶盅,说道:“殿下应该也有猜测,圣上已有立储之心。”

&esp;&esp;陈澄眼前一亮,说道:“兄长此言从何而来?”

&esp;&esp;眼前这位堂兄,智谋过人,当初父皇登基住时,这位皇兄是少有几个看透迷局的智谋之士,对父皇心思也揣摩的比较准确。

&esp;&esp;陈泓道:“圣上龙体不豫,自会虑及身后之事,故而让诸藩加快观政,以察品行才干,不管兵部也好,户部也罢,抑或五城兵马司,诸藩总是施展才干,但将来一二年大政皆在边事,而……边事操持于永宁侯,魏王、楚王与那永宁侯关系要亲近许多,这就走在了殿下前头。”

&esp;&esp;陈澄道:“我与那永宁侯早有宿怨,先前王叔就没少在这小儿面前吃亏。”

&esp;&esp;陈泓点了点头,语气平和,说道:“父王先前与永宁侯的过节,我也问过了,永宁侯此人能以落魄武勋子弟内为军机,不可小觑,父王先前多有轻视。”

&esp;&esp;陈澄冷声道:“边事也不是非永宁侯不可,南安郡王还有其他武勋也不满小儿。”

&esp;&esp;陈泓摇了摇头,道:“但没有一个如永宁侯这般屡立功勋。”

&esp;&esp;陈澄愤然说道:“兄长怎么总是为小儿说话?”

&esp;&esp;陈泓道:“事到如今,殿下还不觉得此人厉害吗?他前不久辞去了五城兵马司职务,而魏王升授五城兵马司,如果永宁侯将来鼎力支持魏王,殿下可有还手之力?”

&esp;&esp;陈澄面色顿了顿,一时语塞。

&esp;&esp;贾雨村听着两人叙话,暗暗称奇,这位忠顺王之子果是智谋之士。

&esp;&esp;陈泓道:“殿下不必沮丧,此人虽厉害,也仅仅一个人,他自草莽而起,得罪人甚多,现在只是缺一个契机。”

&esp;&esp;所谓,一路走来,无人扶持,步步血泪,势必嫉恶如仇。

&esp;&esp;“契机?”

&esp;&esp;“一是兵败,二是文武之争,军国大事凶险莫测,一旦兵败,尔曹身与名俱灭。”陈泓道。

&esp;&esp;陈澄道:“但小儿打仗还有点儿能耐。”

&esp;&esp;“打胜,也难逃猜忌。”陈泓面色澹澹说着,道:“相比对付永宁侯,殿下当务之急,应该想着如何重获圣卷,恢复亲王之爵才是。”

&esp;&esp;说到最后,心头涌起一股冷意,他不仅要恢复亲王之爵,还要……

&esp;&esp;父王为上皇长子,那个位置原本就该是父王的,四叔使了那么多手段,真的就这般心安理得的高坐金銮?

&esp;&esp;陈澄闻言,连忙问道:“我怎么恢复亲王之爵?还请兄长指教。”

&esp;&esp;陈泓道:“先将圣上交办的差事办好,对永宁侯既不主动交好,也不主动得罪,暗暗蛰伏,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esp;&esp;陈澄眉头紧皱,面色现出踌躇之色。

&esp;&esp;他这段时间差不多就是安静蛰伏,但那小儿气焰却愈发嚣张,从伯爵到侯爵……这还了得?

&esp;&esp;齐王道:“孤现在得父皇厌弃,兄长可有法子?”

&esp;&esp;“昔日东城三河帮一事,已过去许久,圣卷不可乎骤得,如殿下实心任事,待魏楚二王失了圣心,圣卷未必不可改易,如果实在不行,将来也只能效天子故智。”陈泓默然片刻,目中闪过一道厉色。

&esp;&esp;齐王闻言,心头一惊,目光微动。

&esp;&esp;效天子故智……

&esp;&esp;外恭顺而实阴狠,这就是他的父皇!

&esp;&esp;其实,大致就是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诋毁别人,只要把竞争对手搞黑、搞臭、搞倒,剩下自己就能成事。

&esp;&esp;“夺嫡非一朝一夕之功,殿下稍安勿躁,魏王刚刚出宫,以后未必不会犯错,楚王可以放一放,当务之急是全力对付魏王,让其见恶于圣上。”陈泓低声说道。

&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