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但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朝廷派卫国公下江南清剿海寇不假,但却是带着四条新政而来,虽说是节省浮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谁知最终会不会转嫁给他们。 &esp;&esp;官绅与商贾都有囤积土地耕种的习惯,相比较商贾这等民族资本萌芽,还有一定的先进性,官绅就是彻头彻尾的食利阶层。 &esp;&esp;杜伯钧笑了笑,恭维说道:“如今海贸大兴于世,江浙闽粤百">
阅读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第1423节(1 / 3)

加入书签

&esp;&esp;但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朝廷派卫国公下江南清剿海寇不假,但却是带着四条新政而来,虽说是节省浮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谁知最终会不会转嫁给他们。

&esp;&esp;官绅与商贾都有囤积土地耕种的习惯,相比较商贾这等民族资本萌芽,还有一定的先进性,官绅就是彻头彻尾的食利阶层。

&esp;&esp;杜伯钧笑了笑,恭维说道:“如今海贸大兴于世,江浙闽粤百万人家仰以为生,说来,开海之策就是卫国公提出的,我提议,我等在座的一起敬卫国公一杯如何。”

&esp;&esp;贾珩迎着一众注视的目光,说道:“也是为朝廷做事,悉出我等臣子本分,诸位客气了。”

&esp;&esp;一众商贾向着那蟒服少年举杯敬酒。

&esp;&esp;贾珩端起酒盅也一饮而尽。

&esp;&esp;“卫国公豪爽。”杜伯钧赞扬说道。

&esp;&esp;众人又是一通恭维。

&esp;&esp;贾珩面色淡漠,轻声说道:“诸位都是扬州的豪杰,如今海贸繁荣,不知比在田地中耕耘便利多少,正是大举向着海贸开拓之时。”

&esp;&esp;此言一出,在场气氛就微妙了许多。

&esp;&esp;因为配合着贾珩此行南下的差事,清丈田亩,摊丁入亩,在场士绅就觉得带着隐隐的告诫。

&esp;&esp;这时,巡盐御史戴尚附和说道:“卫国公所言甚是,如只是从地里刨食,又能有几个子?如今开海如火如荼,一船货物出海,利润丰厚,在座诸位都是精通货殖营生之辈。”

&esp;&esp;当然,在座之人也不是傻子,开海虽好,但风险也不小,哪有种地收租容易。

&esp;&esp;贾珩低声说道:“我知道在座的一些顾虑,海寇在海上剪径劫道,本官这次南下就是为了解决一切妨碍开海商贸的困难。”

&esp;&esp;杜伯钧笑了笑,活跃着气氛说道:“卫国公可是威震虏寇的名将,既然说要解决海寇,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涤荡妖氛,澄清玉宇,以后再出海经商就不用担心折本了。”

&esp;&esp;众人纷纷出言附和着,一时间厅堂中迅速喧闹、热烈了起来。

&esp;&esp;贾珩也不再继续说,而是笑着看向一众江北士绅,这些人其实还是小头儿,真正的大头是金陵的致仕官吏。

&esp;&esp;而这笑容落在汪寿祺等人的眼中,却觉得心头微凛,暗暗警惕。

&esp;&esp;这笑容可太熟悉了,当初他们就是麻痹大意。

&esp;&esp;……

&esp;&esp;……

&esp;&esp;金陵,两江总督衙门

&esp;&esp;昨夜下了一场雷阵雨,在强风的吹拂下,庭院中的树叶落了一地,除却水珠在树叶之上滚动来回之外,还有一些蚂蚁和昆虫爬来爬去。

&esp;&esp;后衙,书房之中,两江总督高仲平面容沉静,端坐在一张黑漆太师椅上,正在与一众幕僚叙话。

&esp;&esp;自从接到贾珩所递送书信以后,高仲平选择性地听取了贾珩的意见,在一些阻力较大的地方放弃了清丈田亩,而是先行摸排当地的土地情况,打算以后重点突破。

&esp;&esp;而此举无疑给了江南士绅底气,但随着贾珩逐渐接近金陵,一股新的恐慌氛围又从江北蔓延至江南。

&esp;&esp;相比高仲平在巴蜀之地威名赫赫,江南官绅知之不多,卫国公的大名就要传遍整个江南。

&esp;&esp;首先是一众盐商,对贾珩可谓又恨又惧,相比山西晋商的团灭,连浪花都没有掀起一个,江南的盐商巨贾下场还要好一些。

&esp;&esp;起码汪家、萧家都得以保留下来。

&esp;&esp;高仲平看向几人,说道:“卫国公已经到了扬州,本官准备乘船去一趟扬州,与其商谈变法大计。”

&esp;&esp;“东翁,这…这未免也太过了。”通判吴贤成劝道。

&esp;&esp;论资历,高仲平属于潜邸之臣,论功劳,高仲平身上也有军功傍身,自身带有一等子爵。

&esp;&esp;如今对一个年未及弱冠的少年如此礼遇,实在太过了。

&esp;&esp;高仲平目光咄咄,沉声说道:“为了朝廷大计,我需要提前见卫国公一面,如今正是同舟共济之时,不可再论高下,卫国公如果愿意使力,以锦衣府侦测江南隐匿田亩之数,江南大营为新法清丈,新政就可大成。”

&esp;&esp;可以说,从一条鞭法变成四条新政以后,他就注定无法独享新法行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