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1971节(2 / 3)
得以册封,而中原大国,向为礼仪之邦,最是在意名正言顺之事。”
&esp;&esp;李渊闻听此言,点了点头,清声道:“待还都王京之时,我亲自递送国书给大汉,请求汉皇册封。”
&esp;&esp;而这位少年国君身后不远处的张信,脸上则是渐渐现出一抹疑惑。
&esp;&esp;显然没有想到,李渊竟然条理清楚,对答如流。
&esp;&esp;事实上,这位少年国君虽然年幼不知事,但已现出许多早慧之相。
&esp;&esp;金堉那双苍老目光闪烁不停,温声道:“大君不必担忧,我朝鲜为大汉牵制着女真,为其平灭满清,也提供了不少助力。”
&esp;&esp;李渊沉吟片刻,道:“金卿所言甚是。”
&esp;&esp;这时,李渊有些乏了,暂时离了议事厅堂。
&esp;&esp;而后,金堉返回书房,寻了幕僚进入书房,关门议事起来。
&esp;&esp;其人,乃是金堉在忠清、全罗两道担任观察使之时的主簿和参军,名唤徐玄章,魏敬言两人。
&esp;&esp;金堉苍老面容上同样现出思索之色,道:“这卫国公为何给老夫一种难以揣度之感?”
&esp;&esp;徐玄章道:“老大人,可是觉得这位卫国公对我朝鲜的态度不够热切。”
&esp;&esp;金堉苍老面容上现出认同之色,清声道:“中原上国,又是柱国勋贵,不热切也是应有之义,但如现在这般,却如云里雾里,让人猜之不透。”
&esp;&esp;他总觉得那卫国公并不想帮助朝鲜复国。
&esp;&esp;这位朝鲜的领议政,已经隐隐感觉到贾珩的态度,似乎有些暧昧。
&esp;&esp;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异常。
&esp;&esp;一旁的魏敬言,低声说道:“老大人,学生以为,卫国公应是想着让我朝鲜能够牵制满清兵马,以便汉廷以水陆两路大军平灭辽东,但最终发现…我朝野未能如愿牵制,倒也为此感到失望莫名。”
&esp;&esp;金堉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此言不无道理。”
&esp;&esp;魏敬言道:“不过等收复王京以后,我朝鲜也可出兵帮助汉廷平灭辽东,那时,也能不使汉廷轻视。”
&esp;&esp;金堉手捻颌下胡须,颔首道:“老朽也是此意。”
&esp;&esp;两国相交,要想让别国重视,关键是自身的实力展示。
&esp;&esp;……
&esp;&esp;……
&esp;&esp;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esp;&esp;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就是五天时间过去。
&esp;&esp;随着天气渐渐放晴,那皑皑而覆的积雪渐渐融化,温度也渐渐低了许多,忠州城上的兵丁,就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
&esp;&esp;而在这几天,汉军也与朝鲜方面的军卒,展开了初步的军事人员交流,此外就是联合指挥,联合部署。
&esp;&esp;朝鲜方面对宗主上国全面接管兵马,自然也不敢多作微词。
&esp;&esp;这一日,贾珩换了一身衣裳,准备去寻找金堉商议演训事宜。
&esp;&esp;顾若清一袭织绣图案精美、剪裁得体的飞鱼服,那张妍丽、婉静的玉颜因为几日的滋润,白里透红,恍若一株冷艳、娇媚的玫瑰。
&esp;&esp;这么冷的天,贾珩这几天晚上不可能没有暖床的,自然与顾若清好一通欢好。
&esp;&esp;顾若清柳眉之下,美眸凝睇含情,低声道:“今天出兵?”
&esp;&esp;贾珩道:“再等等。”
&esp;&esp;出得厅堂,立身在廊檐下,眺望着晴空万里的冬日天穹,对着一旁跟来的顾若清,道:“倭国的兵马应该到了。”
&esp;&esp;正在这时,从外间来了一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府卫,快步而来,正是锦衣府卫李述,轻声道:“都督,穆小王爷到了忠州。”
&esp;&esp;这次从倭国而来的正是东平郡王世子穆胜。
&esp;&esp;贾珩慨然道:“我去迎迎。”
&esp;&esp;说着,也不多言,与身穿一袭飞鱼服的顾若清一同向外而迎。
&esp;&esp;此刻,朝鲜方面的君臣也知晓了大汉援军再次过来的消息。
&esp;&esp;贾珩刚刚出门,没有多久,顿时就看到了金堉。
&esp;&esp;这位老家伙一身紫袍玉带的官服,密布褶子的脸上见着热切之意,开口道:“卫国公,可是汉军天兵到来?”
↑返回顶部↑